广州考古发现先秦遗址 ******
新华社广州1月19日电(记者 邓瑞璇)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在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中部合成村发现先秦时期文化遗存。
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配合旧村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合成村进行考古勘探,发现先秦时期文化遗存,在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于2022年8月至11月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此次考古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并清理遗迹408处,其中商时期堆积1处、灰坑103处、柱洞300个、墓葬3座、沟1条,出土重要文物标本172件。遗址包含商时期、西周时期、唐宋、明清四个阶段的文化堆积,其中尤以商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
据介绍,商时期堆积分布范围约1000平方米,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一些废弃物甚至还保留着当时堆放的形态。根据出土遗物特征及堆积状态判断,可能是聚落的生产生活场所。出土陶器的口沿看,可辨识的器型有大口尊、圜底罐等,石器有双肩石斧、石锛、石环、石砧、石锤等。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合成遗址丰富了珠江口西岸的先秦考古材料,为研究环珠江口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揭示先民的生产、生活的基本面貌,以及生态环境、动植物分布和物种构成等历史信息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物资料。(新华网)
更好管理情绪可防病理性衰老******
科技日报北京1月17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负面情绪、焦虑和抑郁被认为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痴呆症的发生。但它们对大脑的影响是什么?它们的有害影响是否有限?瑞士日内瓦大学神经科学家观察到年轻人和老年人在面对他人的心理痛苦时大脑的激活。老年人的神经元连接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惰性,负面情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过度地改变它们,特别是在后扣带皮层和杏仁核中,这两个大脑区域强烈参与情绪管理和自传体记忆。最新发表在《自然·衰老》杂志上的这些结果表明,更好地管理这些情绪,例如通过冥想,可帮助限制神经退化。
研究人员向志愿者展示了显示人们处于情绪痛苦状态的电视短片,以及具有中性情绪内容的视频,以便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他们的大脑活动。首先,研究小组将27名65岁以上的人与29名年龄在25岁左右的人进行了比较,然后对127名老年人重复了同样的实验。
研究表明,老年人通常表现出与年轻人不同的大脑活动和连接模式。这在默认模式网络的激活程度上尤其明显,默认模式网络是一种在休息状态下高度激活的大脑网络。它的活动经常受到抑郁或焦虑的干扰,这表明它参与了情绪的调节。在老年人中,负责处理自传体记忆的后扣带皮层与处理重要情感刺激的杏仁核的联系增加。
然而,老年人往往比年轻人更能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更容易关注积极的细节,即使是在消极事件中也是如此。但是,后扣带回皮层和杏仁核之间连通性的变化可能表明与正常衰老现象的偏差,这种现象在有更多焦虑、沉思和负面情绪的人身上更加明显。后扣带回皮层是受痴呆症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这表明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会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